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至今,可以说我们国家的包装公司包装事业随着社会面貌的日新月异而飞速发展。可以说我们用短短的几十年时间来补上因特殊历史原因而缺席的几百年的课程。这是了不起的成绩,值得每一个中国人骄傲。
建国初期,因为艰苦的建设条件的需要和相对物质生产资料不足的原因,我们的包装明显呈现出一种简单好用的设计趣味。比如当时沈阳卷烟厂生产的大生产香烟的包装形态——软盒设计,简单的用纸和有限几种颜色的印刷,但整个设计包含了庄重有力的文字和可亲的工农形象,给人一种“朴素、大方、庄雅”的感觉;布鞋和胶鞋用比较粗糙些的牛皮纸来包裹,既节省了材料,又可以快速的将商品送到祖国各地的广大劳动者手中;糕点的包装大概是最有特色的了:除了用食品用纸包裹、麻绳四面包扎外,上面还覆盖了一张印有吉祥图案的包装纸,设计简单,但是让人拿在手中,非常的温暖,富有人情味儿。这一点或许值得现代糕点包装界的借鉴吧。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审美情趣的不断提高,加上受西方国家设计潮流的影响,我国的包装设计在形态方面有了很大的发展,包装设计渐显繁荣之势。很多美术院校的包装设计教学也越来越有声色。笔者查阅了一些80年代我国设计者设计的CD封面,第一感觉这些设计虽然少了电脑设计的味道,但是手工设计的图案和图案所反映出来的贴和主题的意境都使之成为不可多得的设计精品。
在这一阶段设计界普遍认为的观点是这二十年的时间,我们“先学日本、再学港台、然后学欧美”。撇开这句话中武断和绝对的成分,我们应该认识到,相对滞后的设计文化(不仅是设计思想,还要考虑到设计的技术成分)受到外来文化的冲击也是一种必然。但是文化的交流从来都是交互的,尽管程度不同。就比如,我们以前并没有见到过诸如洗发香波或者午餐肉之类的商品,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些东西总会出现在我们的生活中。如此,我们的设计,想不延续西方已有的涉及形态已是不可能了。但这决不是说我们只能干些照搬照抄的活计。实际上,我国的设计师面对这些商品的新面孔,一直在用中国人的方式设计。一次包装课上,我的一个朋友提到了那个时候一种叫做“蛤蜊油”的商品,一种贝壳式的设计,曾经三分钱一个,却可以伴那个时代的人们一辈子。当然产品好用,但谁又能忽略包装公司的包装设计中那种浓浓的亲近和个性化的味道呢。
若果您有酒类礼盒定制的需求,请联系我们,樱美礼盒包装厂家,我们把好的质量和服务带给您!
如果您对礼盒包装定做有疑问,请点击我们网页右侧的在线客服或致电
上海樱美包装24小时客户服务热线:400-836-8708